近年来,福州大学物信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系统思维谋划党建与中心工作一体推进,构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固本强基为支撑、以党建领航为抓手,以融合发展为目标”的党建工作体系,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三突出三推动”,确保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突出政治建设,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一年一计划、一月一主题、每季有研讨”,推动“带着问题学、深入思考学、全面系统学”学习模式落实落细;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党支部学习为基础、党员轮训为抓手,构建“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联动学习机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学习交流会,推进师生理论学习常态化。
突出机制建设,推动民主决策科学化。严格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党委班子每周一碰头、党政联席会两周一召开、党建工作每季度一研究”的领导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重大事项必沟通、学院重大决策必调研、党政干部重大动态必汇报、学院重大安排必传达”的“四必”沟通机制;发挥教授委员会、教代会、工代会在办学治院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党政决策、学者献策、全院施策”的民主决策机制。
突出制度建设,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坚持以制度抓党建、以制度促党建,制定完善20多项党建工作制度;常态化组织召开党务干部每周一碰头会、党支部书记每月一例会等,形成党建工作“分析-研究-部署-落实-反馈”闭环工作链条;坚持党建与事业发展考核联述联评,做到定量定绩定效,有效推动党建和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三严格三打造”,确保政治把关准确到位
严格落实责任,打造意识形态“防火墙”。学院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安全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责任,任务分工;坚持“三个纳入”,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坚持“日常动态监测、定期分析研判”,全面筑牢意识形态“防火墙”。
严格阵地管理,打造意识形态“桥头堡”。学院严格执行讲座论坛“一会一报”“一事一报”、信息发布“三审三校”、社团“定期审核”制度,切实管好思想、组织、文化“三大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
严格把好三关,打造意识形态“压舱石”。学院严把人才选用关,全面把好学院中层干部选任、干部选拔推荐、人才引进等方面政治标准关;严把政治审查关,全面落实教材选用、课堂讲坛、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政治审查工作;严把网络安全关,配备网络安全管理员和信息舆情员,全面强化管控和引导。
坚持“三抓实三促进”,确保思想政治引领有力
抓实“强师铸魂”工程,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制定出台《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举措》,建立健全“学院—学科方向—团队”三级人才引育制度,以学科带头人为中心,以学术骨干为主力军,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制定出台《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学术成长的若干措施》,青年教师政治素养提高与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同规划、同培养”,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2025年,6名青年教师进入国家级人才项目答辩;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持续开展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
抓实“能力提升”工程,促进思政队伍建设。学院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发展整体规划,同等享受职务津贴、教育培训、职称晋升、评奖评优和服务管理;建立辅导员例会制度、学习培训制度、述职考评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思政工作队伍。
抓实“三全育人”工程,促进育人质量提升。学院以获批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为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持续打造“物信讲坛”“物信青年说”“物信新视野”“名师论道”四大品牌讲堂;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大讨论,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持续推进“五育并举”“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形成“党建引领—平台筑基—实践赋能—文化滋养”四元融合育人体系,出台教学—学工、导师—学工协同育人相关举措,形成“教学—导师—学工”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坚持“三强化三提升”,确保制度执行严格规范
持续强化支部设置,提升党组织覆盖面。按照“组织架构全覆盖、政治引领全覆盖、事业发展全覆盖、服务保障全覆盖”标准要求,学院持续推进党支部进班级、社团、科研团队,实现本科生高年级党支部100%建在班级,研究生党支部100%建在科研团队,教工党支部100%建在教学科研单位,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100%;充分挖掘功能型党支部作用,成立红心匠行(义务维修队)党支部、学生发展中心党支部、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兼合党支部,完善“学生社区—楼宇—楼层”三级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线上线下责任岗、先锋岗,打造学生社区版本的“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
强化党内生活制度,提升党组织感召力。学院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的基础上,以激发支部党建活力为目标,持续在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上下工夫。积极响应校党委“党建引领示范工程”,根据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支部不同特点,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党建活动,提升组织感召力。
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从选优配强、教育培训、管理考核、作用评价等方面入手,抓好基层党支部班子建设。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制定出台多项制度办法,扎实推进培育考核工程;定期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开展党课比赛、典型交流、述职考核,将党支部书记队伍打造成党建和教学科研双融合、双促进、双提高的中坚力量,推动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过硬。

学院赴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
坚持“三融合三促进”,确保党建事业一融双优
党建与学术科研相融合,提升科研能力。强化党建在学术科研中的方向引领、精神塑造和服务保障功能,锚定“高精尖缺”重点方向,突出“党建+科技赋能”,构建“党建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攻关”协同创新模式,引导全体党员以实际行动在科研攻关一线作表率、当先锋。
党建与学科建设相融合,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党建+学科”理念,将党的组织功能延伸到学科建设全过程、全方位,聚焦“四个面向”,主动对标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急需,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医工交叉等领域发展新机遇,持续推进学科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做到“学科方向有组织引导、学科平台建设有组织动员、学科团队建设有组织赋能”。
党建与社会服务相融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坚持产学研用结合,与相关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按照“组织联建、队伍帮带、育人协同、载体共创、资源共享、发展双赢”模式,不断激发校企双方党组织的创新活力,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学院作为学校依托单位与晋江市政府共建“福州大学-晋江微电子研究院”,与TCL、亿联集团、冠捷等企业共建省级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秉承学思践悟式实践育人脉络,深入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常态化开展义务维修、理论宣讲、教育科普、社区治理、扶弱助残服务。
来源:福州大学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