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成功入选。
量子计算具有一些经典计算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受到国际学术界、产业界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实现量子计算的最大障碍是由于量子系统与环境的耦合所导致的消相干,其会引起错误,从而导致量子信息的丢失。如何借助量子纠错码来保护逻辑比特是实现具有实际意义的量子算法的前提。
郑仕标教授提出了一种玻色码量子错误症状无损检测的新方法。与原有方法相比,其优点是检测过程对系统的扰动得到有效减轻,并且可直接推广到高阶纠错码。南方科技大学的俞大鹏院士领导的小组利用该方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离散变量逻辑比特对盈亏平衡点的超越,研究成果《利用分离变量编码逻辑比特突破盈亏平衡点》发表于《自然》。郑仕标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信作者,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杨贞标教授为共同作者之一。
据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自2005年启动已成功举办19届,本次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经推荐、初选、终选、审议4个环节。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2100多位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专家投票,遴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了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名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5784-4